色差計專業術語

1.絕對反射率值

相對於完美反射和完美漫射表面的反射率值,該值為1.0。

2.吸收性

當入射到材料或通過材料時,光或其他電磁輻射被轉換為熱或其他輻射的過程。

3.準確性

測量結果與可接受的參考值或刻度的符合性。

4.消色差

無色的中性色,例如白色,灰色或黑色。也稱為非彩色。

5.入射角

入射光束的軸線與垂直於樣品表面的角度。

6.視場角

觀察軸與垂直於樣品表面的角度。

7.屬性

感覺,外觀或方式的區別特徵。在彩色和幾何外觀屬性之間進行區分。

8.亮度

視覺屬性,使觀察者了解亮度差異。

9.校準

所需屬性與儀器輸出的圖形或數學關係。

10.色度

被感知為具有色相-不是白色,灰色或黑色。

11.色度屬性

與光,色相和飽和度的光譜分佈相關的那些屬性。

12.色度

顏色規範中不涉及亮度的部分。

13.CIE 1976 L * a * b *色彩空間

利用Adams-Nickerson立方根公式的均勻顏色空間,1976年建議由CIE在1976年採用,用於測量微小的色差。

14.CIE色度坐標(三色係數)

顏色的每個三刺激值與三刺激值之和的比率。在CIE系統中,它們由x,y和z表示。

15.CIE光度函數

CIE在1924年採用的視覺響應相對幅度隨波長從380 nm到770 nm的變化的曲線圖。

16.CIE標準觀察員

假設的觀察者俱有CIE在1931年為2°視野(x,y,z或x2,y2,z2)推薦的三色混合數據。1964年採用了更大的10°視場(x10,y10,z10)的輔助觀測器。

17.CIE三刺激值

在給定的三色系統中,要進行匹配並考慮顏色刺激所需的三個參考或匹配刺激的數量。

18.國際照明委員會CIE

英文為國際照明委員會;有關顏色和顏色測量的主要國際組織。

19.明晰

透明材料的特性,通過它可以觀察到清晰的圖像。

20.CMC

基於CIELAB色標的色差,可以自動生成可感知或可接受差異的容差。

21.顏色屬性

物體,光源或光圈外觀的三維特徵。一個維度通常定義亮度,而其他兩個維度一起定義色度。

22.顏色恆定

在照明或觀看條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物體顏色感知的基本不變性。

23.色差

在指定條件下兩種物體顏色之間差異的大小和特徵。

24.色彩量表

從數字上指定顏色的感知屬性的系統。

25.顏色感知

在光譜的整個可見區域中,由不同波長的光產生的視覺感覺。通過這種感知,觀察者可以區分具有相同大小,形狀和結構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差異。

26.顏色規格

三色刺激值,色度坐標和亮度值或其他色標值,用於在指定的顏色系統中數字地指定顏色。

27.比色計

感應三刺激值並將其轉換為顏色的色度分量的儀器。

28.對比度

透明度的度量;帶有指定反射率的黑色材料作為背襯的樣品的光反射率與帶有指定反射率的白色材料作為背襯的相同樣品的反射率之比。

29.Delta描述符

樣本與標準詞的比較。它基於色差數據。當選定的色標為L,a,b或L * a * b *時,增量描述符會更亮/更暗,更紅/更綠或更黃/更藍。當所選色標為LCh時,描述符更亮/更暗,飽和度更低/飽和度更高以及色度/色度更低。

30.漫反射

使入射光從其入射的表面重定向到一定角度範圍內的過程。

31.漫透射

入射光在通過對像傳輸時會在一定角度範圍內重定向或散射的過程。

32.霧度

近乎清晰的樣本內部或表面的光散射,導致透射中出現渾濁外觀。

33.色調

顏色感知的屬性,通過該屬性可以判斷對像是紅色,黃色,綠色,藍色還是紫色。

34.HunterLab量表

由Hunter在1958年設計的一種統一的色標,用於色差計。它基於Hering的對手色視覺理論。

35.發光體

盡可能接近自然光源(通常是日光)的光譜分佈表。

36.儀器標準

僅用於特定儀器的二級標準,用於維持儀器的校準。

37.

正常人眼可以檢測到的光譜範圍(大約380 nm至780 nm)中的電磁輻射。

38.光源

儀器中或在視覺觀察情況下以光的形式提供輻射能的元素。

39.亮度

區分白色物體與灰色物體,淺色物體與深色物體的區別。

40.同色異譜

儘管樣品的光譜反射率有所不同,但當樣品被一種光譜成分的光照射時,樣品的顏色會匹配的現象,因此在某些其他光譜成分的光下可能不匹配。

41.同色異譜指數

同色異譜程度的度量。同色異譜的一般指標是從兩條同色異譜分佈曲線中得出的,與光源無關。同色異譜的特殊索引被指定給兩個不同的光源。

42.孟塞爾色彩系統

通過與孟塞爾色彩手冊進行目測評估,通過孟塞爾色相,值和色度對樣本進行顏色識別。

43.納米(nm

長度單位等於米的10-9。

44.物體顏色

物體外觀的外觀取決於入射光的光譜成分,物體的光譜反射率或透射率以及觀察者的光譜響應。

45.觀察條件

照明和觀察樣本以進行視覺或儀器評估的幾何和光譜條件。在視覺觀察中,條件包括周圍環境和觀察者的適應狀態。

46.不透明度

片或膜遮蓋其下方圖案的程度。

47.對手顏色系統

一種基於Hering的“對手色”理論的顏色系統,其中指出有六個獨立的顏色維度,可通過三種對手色系統來感知:黑白色,紅綠色和黃藍色。

48.知覺

結合不同的感覺並利用過去的經驗來識別刺激的來源。

49.完美的漫反射鏡

具有零吸收率和零透射率的理想均勻擴散器。

50.完美的漫射發射機

具有零吸收率和零反射率的理想均勻擴散器。

51.多色儀

一種通過將光分散到其組成波長中來隔離光譜的狹窄部分的設備。

52.精確

重複測量同一特性的一致性程度。

53.原光

三種燈中的任何一種,其顏色通過指定所需的數量(通過加和組合來複製)來指定顏色。

54.主要標準

一種標準,其校準是通過測量通常與用作標準的參數不同的參數來確定的。

55.反射率

反射輻射與入射輻射之比。

56.反射

入射光從入射側離開表面或介質的過程。

57.折射

光線從一種介質傳播到另一種具有不同折射率的介質時的彎曲。

58.常規透光率

入射光以直線,直通方式透射而沒有擴散的過程。

59.重複性

單個儀器在相同樣本上給出相同讀數的程度。

60.重現性

不同實驗室中不同儀器執行的測量之間可以達成協議。

61.重新規範

僅設置標準化規模的頂部。

62.飽和

顏色感知的屬性,表示與相同亮度的灰色的偏離程度。

63.散射

通過粒狀,纖維狀或粗糙表面物質的光在整個角度範圍內重新定向的過程。

64.次要標準

除主要標準外的所有標準。

65.陰影分類

將顏色相似的材料分組在一起,以便可以將每組中的材料一起用於最終產品中。

66.分光色度計

可見光譜感應全掃描或分光光度計,帶有集成微處理器或編程為執行三刺激積分的個人計算機,通常可通過10 nm至20 nm的寬帶。

67.分光光度計

一種用於測量樣品的透射率和/或反射率隨波長變化的儀器。

68.光譜

電磁能的空間排列按波長順序。對於可見輻射,光譜是通過將白光分解成其組成色而產生的一個色帶。

69.高光

具有窺鏡或鏡子的性質;具有光滑的反射表面。

70.鏡面反射

入射光以鏡面角度重定向的過程,例如從鏡子反射而沒有擴散。

71.標準

進行儀器測量的參考。

72.標準化

使給定的方法,過程或協議符合規定條件的過程。標準化只能遵循校準。

73.公差

確定樣品可以偏離標準多遠的限制。可以為任何色標或索引參數設置公差。

74..全反射

漫反射加鏡面反射。

75.總傳動

擴散加常規傳輸。

76.轉移標準

標準液接近被測樣品的顏色。這些與掛鉤標準相同。

77.半透明

大部分透射光通過其散射的材料的特性。

78.傳播

入射光透過物體的過程。

79.透明度

透射光的可忽略部分受到散射的材料的特性。

80.統一色標

一種色標或顏色固體,其中點之間的差異對應於這些點所代表的顏色之間的感知視覺差異。

81.波長

沿傳播線測得的兩個同相或相鄰波點之間的距離。波長分佈決定了光的顏色。可見光的波長范圍為約380nm至約780nm